《中国教育报》载文介绍我校怒江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1-03-31 09:01:36 丨 阅读次数:1707

3月26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新闻·要闻”版块发表了题为《边城支教姐妹花》的文章(详见附文),介绍了我校教师王塞北、王俞瑜赴云南省怒江州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的先进事迹。

全文1200余字,真切、详实地记录了王塞北、王俞瑜两位教师在传播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带动当地师资队伍整体发展提高、激发学生求知求学信心与动力等方面所做出的创新努力和突出贡献。

2020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领导、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任职学校骨干教师赴云南省怒江州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作为“教育部领航名师尤立增工作室”所在学校,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被纳入帮扶活动校,王塞北和王俞瑜被选派赴怒江支教。期间,两位老师不忘初心使命,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担当作为,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怒江州委以及当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微信图片_20210329152602.jpg

 

附文:

边城支教姐妹花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程波 李艳梅

一路辗转,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王塞北经历了摔跟头、误早饭、失落登机牌等各种波折,日前她终于与同事王俞瑜在怒江相聚。对坐叙谈,两人竟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次来怒江支教,她俩已经是第二回。

2020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领导、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任职学校骨干教师赴云南省怒江州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作为“教育部领航名师尤立增工作室”所在学校,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被纳入帮扶活动校,王塞北和王俞瑜被选派赴怒江支教。

当年10月27日,王塞北和王俞瑜经过了山路十八弯的颠簸,终于抵达对口支教学校——福贡县第一中学。

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的边城福贡海拔高、气候潮湿寒冷、饮食多油多辣,每天爬坡胸闷气短,生病自己刮痧是主要手段……

 

这些苦可以忍受,但当地教育状况更令人心忧。

 “一定要帮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改变些什么!一定要给边城教育留下点儿什么!”王塞北和王俞瑜更加坚定了支教的初心。

她们不得不放弃原来已经准备好的支教方案,一切推倒重来,从说话、书写、公式等初中甚至是小学的学习内容开始教起,进展却不尽如人意。

学生们可爱听话,但学习动力不足。“必须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他们的心底掀起点儿波澜。”两人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

 “每周练笔”与“每日一默”成为王塞北与孩子们交流的秘密基地。同学们学习生活中的欣喜、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都愿意在这个“秘密基地”里表露倾诉。文字交流,面对面疏导,渐渐地,王塞北发现孩子们对学习有了兴趣,也感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自信。

王俞瑜每天只要有空闲就会待在实验室翻找各式器材。搜集组合安装、实操调试,她终于打造了一个“梦想实验室”。演示小实验,带他们玩刺激的“千人震”时,她听到了最动人的告白,“老师,原来物理课可以这么有趣,我想学理科”。

 “带动一片才能造福一方”,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才能保证当地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高中部听课调研,与任课教师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给出合理建议;做示范指导,引领青年教师听课评课备课,提高职业素养;梳理总结知识重点,规范高三备考教学常规……王塞北和王俞瑜每天研讨到深夜成为常态。

2021年1月10日,福贡县教育体育系统师徒结对仪式在福贡县第一中学报告厅隆重举行,王塞北和王俞瑜被聘请为师傅,分别结对帮扶5个徒弟。王塞北分享了自己20年教学为人悟出来的道理:“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去做那样的人。要想教出刻苦努力的学生,就先要成为敬业钻研的老师。”

在王塞北和王俞瑜的影响下,福贡很多青年教师被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她俩上的每一节课,都会有青年教师前去听课,甚至一些老教师也主动来观摩学习。

短暂休假后,王塞北和王俞瑜又参加第二批支教队伍奔赴怒江。

 “按照教育部要求,这次支教要更加注重教师培养,更加强调‘造血’。我们会秉承‘向内归因,向外成长’理念,继续为当地带去教学、科研、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进一步激发师生工作学习激情,以思想星火铸就扶智燎原之势。”王塞北和王俞瑜这对支教姐妹花内心有了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