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民

发布时间:2011-01-25 10:16:47 丨 阅读次数:7216

心素如简品幸福——记市一中市骨干教师王晓民

人物档案

    王晓民毕业于河北师大中系 。1992年分配到市第十六中学工作,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后兼任教研组长;2002年调入市第一中学任教至今,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从教18年,一直是一线骨干教师;带过多届高三毕业班,均取得出色成绩。中学高级教师。

展示台

    曾荣获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2009年高考突出贡献奖、2010年张市“巾帼建功明星”等荣誉称号。多篇论文获奖,发表于专业期刊;参与了全国中语会读写训练研究的国家级子课题试验工作;获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优质课大赛二等奖、河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所辅导的学生作文在全国中学生“语文报杯”作文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国家级二等奖1人,省级奖励多人;本人也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

    清瘦的身材,乌黑的长发,淡然的笑容,这是王晓民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看似文弱的她,在工作上却毫不示弱:教学上她虚心求教,广取博收,深思细研;带班上她很有想法,勇敢尝试,独树一帜!

    以思想促行为,是带好班的关键。王老师认为,对学习成绩起决定作用的其实是学生的情商: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执著的追求,积极的态度等等。实践中王老师发觉,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不断地有意识引导和强化;而师生间多沟通是一个绝好的途径,若能发挥语文老师能说会写善交流的特长,多观察,多关注,多干预,就能从意志品质上更多的塑造学生,达到“近可提分,远可塑人”的最佳收益。

    然而,做起来谈何容易!王老师真的是做足了功夫,尝试了多种交流方法,发现笔谈的效果很好,尤其是学生遇到较大问题的时候,一封真诚的手写书信,总能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2007年她中途接班,学生思想意识混乱,成绩普遍较差。经过一年多细致入微的心理工作,大有起色。高三时,班里一个学生因为成绩落后,没了信心,打算放弃,找到她说出了心里的苦闷。交谈后,王老师写了一封长信给他,信中写到:

    “安慰并不是此时我最想说的语言。作为班主任,我当然希望你取高分、进良校,但这绝非拼命高三的全部意义,更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孩子,现在只是你的一段特殊经历,沉积着无数欢愉与坎坷、希望与挫折,静静地守候在你人生的路口,等待你去跋涉,等待你去体味。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完全有理由淡化一个结果,假如以这分眼光和胸襟虔诚地面

    对每一次日出,坦然地经历每一次挫

    折,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那些伏案

    苦读的夜晚,也成了一种特别的风景

    ……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

    为了追寻一段华彩的乐章。假如目标

    实现了,便是光荣;即使目标实现不

    了,生活也会因这一段特殊的路变得熠熠生辉。”

    那位同学把这封信贴在自己的床头,开始发奋努力,终于在高考中取得了佳绩!前不久,他从国外给王老师打来了电话,谈起了那段经历,他在电话中背出了信中的内容,听着大洋彼岸传来的深情的诵读,王老师潸然泪下……

    回顾这些年的经历,王晓民始终心素如简,她觉得市一中许多老师都是敬业的好典范,自己还差得很远,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是硬道理。带班、上课,她过着单纯的生活,她说越是这样,越能体味一名教师所本应具有的那种纯粹的、透明的、有着神圣感的幸福。

 

上一篇:王贵林
下一篇:王仲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