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驻万全县膳房堡乡新开口村工作组驻村日记(四、五、六)

发布时间:2013-03-18 08:53:54 丨 阅读次数:4810

昨天是星期日,两会召开前夕,我们工作组在生活条件基本解决后第一次大规模入户调查。

我们本打算从村南头挨户走起,结果半路上碰上了村民蒋光连大爷,打过招呼后,就直接随蒋大爷来到他们家。于是蒋大爷成为我们工作组集体入户的第一家。

我们入户后,一般先发放我们自己制作的“民情联系卡”,说明我们的身份和来意,然后以闲聊的形式做民情调查,最后我们告别时总会邀请老乡有时间到我们的住处(村委会)闲坐。乡亲们很配合我们的工作,除了盛情招呼我们上炕、倒水外,总会不停地表示谢意,我们除了稍稍的不安和内疚外(因为我们担心无法给乡亲们解决全部的问题),深切地感受到,乡亲们真的很盼望各级领导经常到基层看看,他们渴望向各级领导倾诉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并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必要性。乡亲们的热情好客的态度、渴望期盼的眼神也更加鞭策我们走村入户的积极性。

遗憾的是,半天的时间,加上前两天王校长走访的村民许晋一家,我们小组一共才走访了八户人家。我们总结经验教训,觉得集体走访固然显得热闹,成员之间还可以互相配合以弥补疏漏,但是最明显的缺陷的效率太低。于是我们决定从明天起,四个人分头行动入户走访,两种形式比较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驻万全县膳房堡乡新开口村工作组驻村日记(五)

第一次走村入户就闹出了笑话。

这得从我们四个人的经历说起。我们四个人除我之外,其他三人均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王校长年龄稍大,阅历更丰富;赵洪涛主任虽不属于独生子女的系列,但从小恐怕也是很少到过乡下,有过下乡的经历也是参加工作以后了;而张铸钢老师典型的80后,别说农村生活,就算是农村的一草一木恐怕都比较陌生,笑话就出在铸钢老师身上。

走访到老乡武法明家时,铸钢老师见门口拴着一头大牲口,便走上前去,上上下下仔细端详了半天,转回头来,带着疑惑的眼神望着我,可能因为老乡就在跟前,他不好意思说什么,走到屋子里,他悄悄附在我耳朵边问:“赵哥,门口是毛驴吗?怎么那么大个儿?”,我差点把刚喝进去的水喷出来,赶紧把他拉到一边,笑着告诉他:“那是骡子!”铸钢老师恍然大悟的说道:“哦,那就是传说中的骡子呀!”

这还不算,来到曹万林老乡家时,对院子里的十几头羊又产生了兴趣。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给每头羊照了一张相,然后,坐在老曹家的炕头上不停地摆弄相机,仔细研究那十几头羊的照片。正当我们跟老曹告别,走出大门的时候,铸钢冷不丁回头,郑重其事的问:“曹大哥,这羊怎么区分公母呀?”我和洪涛主任爆笑......

笑过之后,我不禁深思,省委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组织干部下乡,对青年干部而言,实在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毛主席当年曾经号召广大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有人说耽误了一代人的青春。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不无片面。我又想起了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到农村去,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驻万全县膳房堡乡新开口村工作组驻村日记(六)

汲取了第一次入户走访集体出动的教训,这几天走访农户,我们四个人进行了分工,每人承包一条街,晚上汇总,互相沟通,包括一些走访的技巧,也互通有无,几天下来,感觉效率大增。然而由于这几天还有其它的一些事,诸如文化活动室的装修布置、接通网络甚至做饭等生活问题,都对入户走访的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天晚上一盘点,四个人一共走访了52户。新开口村是个大村,据说有五百多户人家,照此走访速度,恐怕需要三个月才能全村走一遍。大家经过讨论决定,一方面加快个体入户走访速度,另一方面要赶紧召开一次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这样才能保证既能了解各家各户的典型,又能把握这个村的全貌。

于是,第二天我们对了解民情工作又重新做了分工。本周,王校长和我负责召开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干部的座谈会;洪涛主任和铸钢老师负责走村入户。下周两个小组交叉换位,我们去走访,另一组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

昨天一天下来,效果立竿见影。通过和村支书老郝和村主任老杨的座谈(第一天进村,老郝和老杨就对村里的情况做过简单介绍),对村子里的全貌有了更全面和详细的了解。

新开口村一共有515户人家,人口1512人,在万全县算是个大村了。其中18岁以下的320人,1840岁的450人,4156岁的456人,66岁以上的286人。据村主任老杨介绍,全村低保对象203人,新开口村是省级贫困村。由于主要靠天吃饭,3864亩耕地基本无灌溉用水,粮食产量有限;再加上义务教育阶段的撤点并校,孩子们要到11公里之外的梁家庄小学就读,初中全部要到万全镇或孔家庄就读,孩子读书成了村里的大问题,多数青壮年处于上述两个方面(养家糊口、孩子教育)的考虑,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近入学,目前村里的常住人口也就是600多人,并且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这和我们对走访的几十户人家的印象是一致的。走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铁将军把门的现象,起初,我们还以为人家下地干活去了,后来跟邻居一打听,原来是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只是过年回来住几天。我们走访的一位顾姓村民,今年56岁,他对我们讲,目前在村里居住的,他算年轻的了。当时我们听了很惊讶,可是,随着走访的农户越来越多,我们发现,老顾说的是事实。

新开口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以种植脱毒马铃薯和玉米为主,脱毒马铃薯种植已逐渐形成规模,目前已经有1200亩的种植规模,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养殖业以养羊为主,但是还未形成规模,也没有养殖合作社之类的组织。2012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的确不算富裕,当然这和青壮年劳力大量外流有关,但是,继续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和扩大养殖业的规模恐怕是提高村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我们的这个想法和新开口村的五年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新开口村有党员55人,村“两委”干部5人,有一个牢固的基层党组织。2012年,村内未发生群体上访事件,没有治安刑事案件,没有刑释解教人员,没有吸毒人员。曾经有过几个参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人员,也已经被改造过来。整个村子村情非常稳定。听完村支书老郝的这番介绍,我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印证了这几天我们走访村民的感受。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听到什么负面的言论,大多数村民都发自内心的感谢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那些低保户和五保户,说起现在的生活,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不禁佩服村干部的工作做的公平公正、扎实有效。

村主任老杨还给我们介绍了村里的基础设施的现状。目前村内主要街道还需要硬化;虽然通了自来水,但主要饮用的是浅层地表水,水量有限,基本上是村子的东半部分吃水还很困难,而且自来水未经净化处理;村内的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比较严重,亟需处理;尚未通互联网,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这一点显然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新建的村民广场还缺健身器材。听完这些介绍,我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原来,还不知道干什么,这下清楚了,有这么多事要干呀!大家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经过这一天的座谈和走访,我们产生了诸多的思考。

驻村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学问很大。就是调查研究也须讲究方式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利弊参半。改变农村落后的现状,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收入乃不二法门。当然,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没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一切都是空话。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又没有村集体收入,自身造血机能差,需要外在的帮扶,但恐怕仅靠外来的物质帮扶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农村问题。

无论如何,这一天,是驻村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天。一个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在我们心中现出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