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花枝

发布时间:2011-01-25 09:11:46 丨 阅读次数:5830

人物档案

史花枝   198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年从河北任丘调入张家口一中至今,毕业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调入一中后,十几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送走六届毕业生,担任历史组备课组长,2003年评为高级教师。 

     展示台

史花枝   任教历史  多次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所带学生在各年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所教学生在02年高考中获张家口文科状元,09年所带毕业班在高考中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超出学校所定指标;先后被评为“张家口市四个一创优工程学科带头人”,“张家口市优秀教师”,“张家口市优秀班主任”,“张家口市师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张家口市个人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人物通讯

高中时的她理想是当一名警官,却被师范学校录取,自87年毕业后,在老家任丘当了一名初中教师,曾担任过历史、语文、生物等科目的教学,刚从教的最初几年,对教师这个职业真的是不喜欢,加上性格比较随和,所以从未担任过班主任。95年调入张家口一中后,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也被一中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染,自己不能在落后了,第二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让她带一个班,由于自己从未带过班,不免有很多顾虑,怕带不好,给学校的工作增添麻烦,说出自己的顾虑后,学校领导鼓励我说,你的性格好,适合带班,只要责任心强,就能带好班,她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从此跟班里的学生朝夕相处,班里学生有了问题,自己不能处理的,就去虚心请教老教师,她从老教师那里学到了要想真正的带好学生,就是一个字“爱”。

 02届班里有个女孩,二岁时父母离异,孩子跟父亲生活,父亲早早下了岗,每月三百多元的基本生活费,这个孩子很内向,学习很用功,但成绩不理想,史老师进行家访,了解到这个孩子不仅生活条件差,而且基本上和父亲没有什么感情交流,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多不利。从此对这个孩子倾注了自己母亲般的爱,经常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换季时给孩子准备换季的一些衣服,申请困难减免费用,还想办法和她的母亲联系,做工作让其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这个孩子最后选择了师范学院,她说想将来做一个和老师一样的老师,心里感到很欣慰。

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信任你,甚至崇拜你,你对他的教育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为了能使自己更大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尽快的成长,史老师把每个学生的生日记在一个小本上,到每个孩子的生日时,都给他们每人一张生日卡,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和优缺点,写上对他们的希望和祝愿,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和学生交流感情很不错的方法。

 

作为一中的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仅仅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品德思想的成长。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生走出学校把他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全部忘掉后所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成果。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史老师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第一次班会都要告诉自己的学生:堂堂正正的“人”字是怎样写出来的,一撇代表一个人高尚的品德和人格,一捺代表一个人渊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起点,只要我们朝着这两个目标去努力,那我们的人生就是幸福的、无憾的。

  史老师在每周都抽出12次的机会给学生讲故事,每次讲完后,都略加评论,融会成一条条的人生格言,写在后黑板上,与同学们共勉。这种做法能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三年如一日,对学生的人生有着积极的重要的影响的。其中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记得在带2002届一个文班的时候,有个女孩跟我说,她的170元钱在班里丢了,当时,她感到这事很棘手,没在班里声张这事,一旦声张,会使班里弥漫一种互相猜忌、互不信任的气氛。史老师在班会上这样对同学们说:“我不觉得这个同学是因为品德恶劣,才作出这样的事,人的一生回遇到很多诱惑,在诱惑面前我们有时会把握不好自己,这位同学可能是因为在看到这钱的时候,暂时迷失了自己,事后,这位同学肯定特后悔,心里惴惴不安,很难受,也许是因为有不得已的苦衷,而做了令自己后悔的事,我们应该给这位同学一次机会,用一种你认为合适的办法,把钱给送回来,如果这个钱已花了,拿不出来,那我替你补上,把他作为人生的一次教训。第二天晨读时,丢钱的同学来告诉我,钱已经送回来了,原封没动。当时史老师很激动,马上到班里,打断了同学们五分钟的晨读时间,对同学们说:“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勇气,请同学们记住,一个人一生是很难不犯错误的,但知错能改,是需要勇气的,这是很可贵的一种品质,“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我们为这位同学的勇气和这种知错能改的可贵品质鼓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从此,班里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件。

  

每次走上讲台,面对那许多充满渴望和信任的纯真的注视,便感到某种神圣的使命与责任迫近她的心,使她对教育事业变得更加坚定。

 

上一篇:庞廷英
下一篇:史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