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星火照边疆——记怒江支教教师王塞北、王俞瑜

发布时间:2021-03-15 15:16:54 丨 阅读次数:2319

正月十五,人在囧途。一路颠沛辗转,王塞北老师经历了摔跟头、误早饭、失落登机牌等各种波折,终于于正月十六这天在怒江与同来支教的张家口市第一中学的同事王俞瑜老师相聚在一起了。这一次来怒江州,她竟生出了回家的感觉,怒江支教,她和王俞瑜老师已经是第二遭儿了。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发挥中小学名师在教育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决定开展面向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教育帮扶行动,组织“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培养基地领导、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任职学校骨干教师赴云南省怒江州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作为“教育部领航名师尤立增工作室”所在学校,积极参与了帮扶活动。就是在那时,她们第一次被选派到了怒江州支教。

 

山重水复,初心未改

2020年10月27日,王塞北老师和王俞瑜老师初次踏上了怒江这片边陲之地,经过了不止十八弯的山路的一路颠簸,她们终于来到了对口支教的学校——福贡县第一中学。最初,和她们两个人一起被选派来的骨干教师还有梁秀峰老师。但是,经过两个月的痛苦坚持,梁老师还是不敌严重的高原反应,只能提前归校。留下来的王塞北和王俞瑜老师,日子也并不好过。

怒江,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福贡,是山城,是江城,也是边城。海拔高、气候潮湿寒冷、饮食多油多辣,所有这些自然的、习俗上的差异都让两位来自北方的女老师内心苦楚。胸闷气短还得每天爬坡,饮食口重每天几乎以泡面为伴,容易生病自己刮痧是主要医疗手段……

还好,支教之前她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这些苦和难还可以忍受和坚持,然而教学的困境却着实让她们犯了难。

福贡县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的“上甘岭”。这里98%以上都是高山峡谷,62%的人口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聚集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边境民族地区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高达56%,福贡县则是整个怒江州贫困率最高的县。贫困的环境也造就了令人心忧的教育“长势”。孩子们的基础非常薄弱:语文150分高一重点班平均成绩84.2分;物理110分,高三重点班平均成绩25分。这样的学情远远超出了两位老师的预判,两人心中五味杂陈,不是滋味。一阵惋惜难过之后,也更加坚定了她们支教的初心和信念,“一定要帮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改变些什么!一定要给福贡县的教育留下点儿什么!”

 

春风轻送,繁花自开

深入了解到孩子们的学情之后,王塞北和王俞瑜老师不得不放弃原来准备的支教方案从零开始,从说话、书写、公式等初中甚至是小学的学习内容开始教起。虽然两个人将自己的综合素养发挥到了极致,孩子们也努力配合,进展却不尽如人意。

环境造就,当地人身上从内而外都散发着简单纯朴、静谧平和的气息,虽与高山流水共同透露着一种超然世外的美,却也脱离了新时代的激荡和热烈。学生们可爱听话,可是眼睛里却只装着眼前的山水;老师们很努力但还需要更新的理念和更浓的激情。想要改变必须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他们的心底掀起点儿波澜。

两位支教老师很忙。王塞北老师担任高一重点班133的语文课,每周8课时,两个早读,一个晚自习;王俞瑜老师带高一两个班物理课,每周9课时,一个晚自习。每周两次高三尖子生培优工作,每周4课时,整理编写培优学案、作业,对尖子生逐个培养辅导。深入高中部听课调研,与任课教师讨论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书写报告给出合理建议。为集体备课做示范指导,引领青年教师听课评课备课,规范教学常规,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为高考进行真题研究,总结考点,对高三备考教学常规提出规范化建议。工作范畴涉及教学、教研、管理、带队伍、调研等方方面面,很多工作对于她们来说也是崭新的,还需摸索和学习,工作到深夜,成为了她们支教的常态。

可是做了这些还不够,她们心里时刻响着一个声音:“这里还需要根本上的改变。”

于是,两位老师将时间挤了又挤,办起了讲座。王塞北老师在福贡县第一中学全体教职工面前深情演绎了“幸福探索”的主题,用真情实感唤起大家对教师工作的认同感,激发大家对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王俞瑜老师为高三全体学生做激励性讲座,带领大家宣誓励志,迎战高考。为了给孩子们注入更多的奋斗的动力,王俞瑜老师还想方设法邀请张家口一中毕业生们为边疆学子录制祝福语,传递山城师生的隔空祝愿。看着讲座现场的师生们星光熠熠的眼神,两位老师感觉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作为语文老师,王塞北老师完美地发挥了文字最细腻也最深厚的功力。“每周练笔”与“每日一默”成为了她与孩子们倾心交流的秘密基地。孩子们的欣喜、烦恼、困惑与成长尽收眼底。文字交流,面对面疏导,渐渐地,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文字的把控有了章法,对语文有了兴趣、对学习有了热爱。而且,在孩子们对青春的讨论中,对人生的思考中,她也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考量和自信。

每天与电表、导线、磁铁等物件为伴,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王俞瑜老师每有空闲,就会待在实验室黑暗角落里,翻找着各式的器材。器材搜集、组合安装、实操调试,每一套设备的成型都经历着重重困难。幸而,她终于亲手为学校打造了一间真正实用的实验室,并命名为“梦想实验室”。她带着两个班的学生到“梦想实验室”进行体验,给孩子们演示小实验,带他们玩刺激的“千人震”。最后,她终于听到了最动人的告白:“老师,原来物理可以这么有趣,我想学理科!”要知道,峡谷里这所中学的大多数孩子理科基础薄弱,“控辍保学”成了学校和政府的重要任务目标。如今有了这样的宣言,那是多么的动听。王俞瑜老师注意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分明装下了更大的世界,更远的未来。

两位老师如春风一样,用亲力亲为带动着、温暖着周边的空气,解除了蒙在希望之花上面的最后一层禁锢。

 

星火传承,照亮未来

2021年1月10日,福贡县教育体育系统师徒结对仪式在福贡县第一中学报告厅隆重举行,拟依托教育部下派福贡的支教帮扶专家教师与福贡县本地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明确建立师徒关系,以提升福贡教学软实力、助力福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福贡主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王塞北老师和王俞瑜老师被聘请为师傅,分别结对帮扶5个徒弟。作为师父代表,王塞北了老师做了题为“为师为人,为善为学”的发言,与在座嘉宾分享了20年教学为人悟出来的道理:“向内归因,向外成长”,也就是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去做那样的人。以此,她与在场同仁共勉,要想教出刻苦努力的学生,就先要成为敬业钻研的老师。

王塞北老师是这么说的,她和王俞瑜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从上课到科研,从备课到判作业,从管理到调研,从对学生到对教师……凡是两个人参与的工作,面对的人和事儿,她们无不倾尽心力,审慎对待。

在她们的垂身示范下,很多青年教师都被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奋斗激情,几乎她们上的每一节课都会有青年教师前去听课,慢慢地,一些老教师也改变了开始的态度,主动听课,主动学习。

2021年2月28日,也即正月十七上午,王塞北和王俞瑜老师参加了第二批支教启动会,她们为期一学期的二次支教正式开始。

按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的要求,这次支教活动要更加注重教师培养,更加强调“造血”。如何去“造血”,怎么才能造出新鲜且生命力经久不衰的血液呢?科学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固然重要,可是王塞北归纳的道理更为重要,“向内归因,向外成长”,触发师生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上的改变,才能使教育扶贫取得更快更彻底的效果。以思想的星火,铸就扶智的燎原之势。